拖累“十年最佳”《焚城》的元素里,刘德华有份

首页 » 电影 » 正文

2024年11月3日刊| 总第3774期

《焚城》上映前,有不少影评人和电影博主,称赞其为“十年最佳”。这个说法在一定的限定条件内,并不夸张。只是“十年最佳”可不应该上映首日票房未过1500万人民币。

目前猫眼专业版给出的内地总票房预测仅为2亿元,别说和前几年的港片佳作《无双》(票房12.73亿)比了,就和今年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票房6.84亿)比,都相去甚远。

01

说《焚城》“十年最佳”,是因为它的确是传统意义上、香港电影谱系里可以排进TOP一档的佳作,而且在整体体量、题材涉猎、启用新人、群像描写、视听效果等方面,都有工业层面的进步。

尤其是在灾难片这个类型里,《焚城》就是华语电影十年最佳,因为它根本没有对手。过往的所谓灾难片,都更偏向于救援动作片。

《怒火·重案》、《拆弹专家》系列、《扫毒》系列、《西游记》系列、《叶问》系列……这些卖座港片在《焚城》面前,都会因为类型上的不同,而显得“小家子气”。《焚城》里全香港命运共同的姿态,可不就是独一份嘛。就好像当年《流浪地球》一出,怎么看都是对其它影片的降维打击。

02

看《焚城》,会有一个触发机制,让观众的体验感陡升。那就是你在观影的过程中,是否有那么一瞬间,误以为它是真实事件改编。如果你曾经触发过这种感觉,那就会觉得“十年最佳”并不过分。

这有点儿类似于电影人玩的一种魔术。本片一开始就明确打出“本故事纯属虚构”,可是全片都有着浓烈的真实事件改编色彩。主创用了很多种手段去“骗”观众,一旦骗成了,观众信了,口碑也就有了。

《焚城》都用了哪些手段,来让观众产生真实事件改编的错觉呢?

首先,虽然香港未曾发生过核污染危机,但是该事件确有真实原型,也就是片中提到过的“戈亚尼亚核灾”。

1987年9月,在巴西戈亚尼亚,几个捡废金属的人在一个废弃的放疗诊所拆下一台远距治疗机的放射源组件。期间一个装有铯137的源盒破裂。放射源发出的蓝色光让人颇为好奇,于是其碎片被分发给数个家庭的儿童玩耍。最终249人受到照射,54人住院治疗,8人患急性放射病,4人死亡。

《焚城》相当于是把这起真实事件搬到了香港,并借用即将到来的台风,加了一个核污染大扩散的倒计时。

片中核泄漏的起因几乎原样复制了“戈亚尼亚核灾”,只是后续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反应,是基于香港本土的再创作。严谨一些讲,它并非“纯属虚构”,甚至可以算是半个真实事件改编。

其次,本片监制江志强曾在采访中提到,本片源起于他读到一篇《时代周刊》的报道。一位美国环保专家将100个追踪器放在计划销毁的电子垃圾中。10个月后,100个追踪器大部分都还在发出信号,且有80%的信号来自香港。

也就是说,香港是“洋垃圾”中转站,并非电影为了实现灾难故事而做的设定。它本身就是一个事实,而且是一个引人关注、会引发社会焦虑的事实。

香港社会的“真问题”嫁接了巴西的“真事件”,让看过《焚城》的观众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实中的香港,的确有发生此类灾难的土壤。电影不是在“还原”,而是在“预警”。这恐惧感,不就从银幕上照进现实了么?

最后,本片还直接使用了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很多手法,强化着真实感。

比如影片里用字幕给出了明确的年份,而且是过去的年份,给观众一个“已经发生过”的误导。为了强化这种误导,片中造成两位男主人公不和的葵涌大火,也取材于真实发生过的1993年深圳致丽玩具厂大火。

片中饰演消防员的演员们,也都在拍摄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活体验。片中的消防段落,无论是装备还是应对方案都是相当写实的。

社会各界面对核污染的反应,参考了同样会带来无差别伤害的病毒危机,因此,观众并不陌生。

最厉害的一点,是本片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带有一些运气成分的。在最终解决方案被发现前,现实中可行的常规手段已全部宣告失败。这会给观众留一个心理阴影:现实中如果发生此类灾害的话,很难“恰好”有这份运气吧。

综合下来, 《焚城》就是个真真假假掺在一起,并且用了很多“真”来伪装“假”的电影。一旦观众信了它“真”,那沉浸感还是非常棒的。

03

问题在于,即便主创如此绞尽脑汁,仍然有很多人不信。而这个不信的源头,在于本片沿用了一些香港电影的老套路。 当这些人尽皆知的套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会让人频繁出戏,甚至会让人忍不住吐槽。

本片启用了很多香港本地的新人演员。其中王丹妮、梁仲恒、许恩怡都参加了今年上影节的“卓尔不凡:香港影坛新生代”论坛。

如果观众像我一样参加过那场论坛,会分别对他们本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可是内地的大部分观众是没参加过上影节的,也没怎么看过他们之前的作品,对他们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就会有“工具人”的感受。

新人配角属性过重,主角都是老面孔,《焚城》就很难像《九龙城寨之围城》那样给内地观众新鲜感。

刘德华一出场,就是肩扛全香港700多万民众的“香港队长”,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责任重大;王敏德一出场,就是唯利是图的黑心富商无疑,每一口雪茄都宛如吸血。

本来类型片里的角色就容易标签化,本片还都找了最贴合该标签的老牌港星来演,那很多剧情就能提前猜到了呀。除了看不够偶像的粉丝,没有人能不审美疲劳。

刘德华这种级别的巨星,还会导致戏剧张力上的失衡。原本专家会议,是可以做成极限拉扯的,可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决策者的两难处境。保守派和行动派可以针锋相对地争个火热。

可惜刘德华一演专家范伟立,这会议就变成一边倒了。除了痛斥一番不作为的官员,给老百姓当了一把嘴替,并没有戏剧层面的饱满度。

在群像塑造时,本片初期给不少消防员设计了自己的小戏,有临近退休的、有初生牛犊的、有在事业和感情之间犹豫不定的。可是当他们执行任务后,这些设定都在给“兄弟情”让路。

港片对“兄弟情”的执着,已经有些脱离时代了。比如片中的宝明(梁仲恒 饰)被设计为准爸爸,但这个准爸爸的设定,并没有给他增加额外的情感张力。

在决定跟随范伟立进火场,寻找放射源的时候,他来与怀孕的妻子苏怡(廖子妤 饰)道别。面对不想让自己犯险的妻子,宝明说出的不得不去的理由,竟然是有兄弟被困在里边,不能不去救。

这个处理就特别模式化。消防员作为一个群体,兄弟情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煽情工具。可是所有消防员的行动都以这同一个理由做推动,必然会抹平个性呀。

现在的观众,更接受一些以自己为出发点的推动力。宝明都已经是准爸爸了,难道不能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在一个无污染的香港而前往火场吗?

群像塑造应该追求“殊途同归”。大家齐心协力做事,不用非得目的完全一致。不然会有一种被绑架的色彩。不同消防员完全可以怀着不同的心愿,携手逆行。那样才比较有人味儿嘛。

这种强行书写兄弟情的套路化处理,是很让人出戏的,也很容易变成让人不吐不快的槽点。这种因为老套、死板而让人出戏的小段落、台词、表演,在本片中,多次破坏那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紧张氛围。

04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人要想继续在内地市场有所作为,真该好好想想怎么贴近内地观众了。毕竟, 现在内地观众的主流,已经不再是当年追着香港黄金时代长大的影迷了。他们可没有港片情怀。

对比今年内地上映的《临时劫案》和《海关战线》。前者有明显向内地观众喜好靠拢的趋势,收获了2.37亿票房;后者坚持传统动作片的工业制作,收获了1.29亿票房。改变还是有效果的,而不变就会举步维艰。

港片那些以前百用百灵的情感、套路,如今已经成为了槽点。而在如今的社交时代里,一个槽点可以毁十个亮点。

《焚城》可惜就可惜在,明明做了改变,明明向前跑了几步,却被那几个看似不打紧的小槽点拖了后腿,甚至拖进泥潭。

文/满囤儿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aierlvshi.com/VrC5Vg/html/64760.html
 推荐视频

电梯小姐

Aliya Raymundo 阿尔比·卡西诺 弗恩·凯伊 Zayra Estrada 马克·迪奥尼西奥

农场主的女儿们

葛洛莉娅·伦纳德 Susan McBain Philip Marlowe 玛琳·薇洛比 Nancy Dare 斯波尔丁·格雷 John Black 热贝狄·寇特

女囚K濡れた過去の女たち

亜纱美 山口真里 柳裕章 藤田浩 井上如春

俄罗斯洛丽塔

Natalia Belova Sasha Durpfen Valeria Nemchenko Armen Oganezov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 Diana Sosnova Daniela Torneva Alice Vichkraft Marina Zasimova

金瓶双艳

杨群 胡锦 恬妮 陈萍 姜南 王莱 成龙 田青 夏萍 石天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村守护者

祖晴 张琳 邓玉婷 高全胜 梁颖 刘红韵

性赞助

安吉拉·莫雷纳米凯拉·拉兹我的忠诚

泰坦尼克号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 比利·赞恩 凯西·贝茨 弗兰西丝·费舍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比尔·帕克斯顿 伯纳德·希尔 大卫·沃纳 维克多·加博 乔纳森·海德 苏茜·爱米斯 刘易斯·阿伯内西 尼古拉斯·卡斯柯恩 阿那托利·萨加洛维奇 丹尼·努齐 杰森·贝瑞 伊万·斯图尔特 艾恩·格拉法德 乔纳森·菲利普斯 马克·林赛·查普曼 理查德·格拉翰 保罗·布赖特威尔 艾瑞克·布里登 夏洛特·查顿 博纳德·福克斯 迈克尔·英塞恩 法妮·布雷特 马丁·贾维斯 罗莎琳·艾尔斯 罗切尔·罗斯 乔纳森·伊万斯-琼斯

春潮烂漫海棠红

奇希·劳尔兹 哈利·雷恩斯 克丽丝蒂·卡妮恩 吉娜·瓦伦蒂诺 Heather Wayne 皮特·诺斯 罗恩·杰里米 Ken Starbuck 弗朗柯斯·巴比隆 Craig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