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颠覆自己的陈思诚依然被骂惨,票房恐失利…《解密》到底是牛片还是烂片?

首页 » 电影 » 正文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改编自麦家(《暗算》《风声》)同名小说,陈思诚执导,刘昊然、约翰·库萨克、陈道明、吴彦祖主演的悬疑电影《解密》,在经历超过一周的漫长点映后,将于8月3日(本周六)正式公映。

不一样的陈思诚电影,点映即掀巨大争议

茅盾文学奖得主名作改编,磅礴恢弘的年代情报战和谍战题材,视觉奇观结合心理悬疑的好莱坞“新哥特大片”模式……从种种特质都能看出,《解密》的风格,和过往陈思诚执导的作品明显有差异。

从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的角度而言,类型紧贴好莱坞严肃大片和“冲奥”模式传记片、故事时空跨度大、耗资不菲、特效工作量庞大的《解密》,无疑是一次分量不轻的尝试。

而对于陈思诚这位曾以下沉路线成为国产类型片“流量圣体”的争议人物,各界都不难看出,《解密》的诞生,表现了他想证明自己“能拍好上档次大片”的高昂心气。

而在花絮访谈中,能看出影片调度资源的数量和重量级、前中后期制作的工作积累、雕琢细节的用心程度,都配得上陈思诚自己对于此片“倾尽全力、毫无保留”的描述。

但电影市场的规律就在于:塑造作品费心费力,并不能自动得到观众认可。纵然目前豆瓣尚未开分,但收集各平台网友的观影反馈,《解密》仍然和陈思诚过往的作品一样,引来了海量争议甚至嘲讽——“山寨模仿游戏 盗梦空间”“诺兰cosplay”“油腻自恋”“形胜于实”,是影片被“集火”吐槽的典型说法。

同时,业内虽然大多认可影片的技术成就,但对于其风格和主题并非一边倒赞誉,且普遍调低了票房预期。这部暑期档后程的种子级大片,最终票房突破15亿、甚至10亿的前景已经完全不被看好。

陈思诚的这次转型,恐怕将很难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陈思诚过往作品和言行的争议,导致网络聚集、放大了某些观众对他先入为主的偏见,又或许是《解密》题材严肃、真幻交织的复杂叙事和156分钟的片长,有些过于“催眠”“劝退”主流观众了。

但是,《解密》华丽的视听观感,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实现了复杂叙事功能的梦境呈现,以及将好莱坞心理悬疑元素纳入主旋律“史诗叙事”的剧作创新,甚至包括青年偶像演员刘昊然突破自我的“人生表演”,也都不应被忽视,或一棒子打死。

玄幻飘渺的情节背后,是原著难改

先来看看原著和故事。

2002年《解密》首次出版,这是麦家的首部长篇小说。虽然在国内,本作的人气和评价不及后续的《暗算》和《风声》,但译成外文后,却在海外收获极高人气,经常被列入史上最佳间谍/情报小说榜单,是中国类型文学出海的杰出代表。

《解密》讲述了身世离奇的怪异数学天才容金珍,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招揽进神秘机构“701”从事密码破译工作,先是破解了自己大学老师希伊斯为敌国设计的“紫密”,成为功臣,之后,却因为在破译更有挑战性的“黑密”过程中遇挫,精神彻底失常。

《解密》的写作风格一言以蔽,是一种充满了玄学元素的悲剧式疯癫

小说玄学之处,在于对天才主角的魔幻身世和惊世才能的极尽渲染,像古龙对大侠神功的描写一样令人不明觉厉。对于其智慧和破解密码的过程,小说其实缺少数学或密码学方面的严谨解释,完全是传奇小说而非悬疑推理小说的路数,这显然构成了电影改编的巨大障碍。

而《解密》小说的悲剧和疯癫之处,则是将天才间的殊死头脑战写得非常残酷,包括容金珍在内,许多角色的经历和身心状态悲苦、错乱、绝望,传递出一种荒唐命运的诅咒感。这点是电影改编需要扣牢的精神内核。

在这两方面,电影《解密》对原著做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改编,同时增强了这个玄学故事的逻辑合理性和感官冲击力。

针对小说中“解密”过程过于简略、玄学,难以视觉化的问题,电影有一个最核心的改编策略:以梦解码,将容金珍的十场梦完整呈现出来。

“梦境策略”惊艳且精妙

先不要急着吐槽“浮夸”“离谱”。其实这个看似大胆的改编选择,也有着相对令人信服的双重依据。

首先是原著中“梦”的出现次数本就不少——容金珍童年跟随“洋先生”学过解梦卜,而后续也不止一次提到容金珍爱做梦,并且“有人认为他是在梦中破解紫密”,只是在小说中没能展开“如何以梦解密”。

其次,科学史上本就有“梦中解密”的真实案例。门捷列夫曾记载自己“梦见元素周期表”,凯库勒自称因梦见“蛇咬自己的尾巴”而受启发得到苯环的结构——而《解密》电影也借棋疯子(肖央 饰)之口提到了门捷列夫。所以“以梦解密”这件事,在科学合理性上是说得过去的。

在此基础上,《解密》将容金珍的梦境扩展成了十场视觉奇观,既大大提升了电影的工业质感,又起到了塑造人物和叙事的关键作用。

其中有的梦是镜子。例如女性追逐的梦反映金珍的性萌动,巨大计算机的梦,反映金珍自感算力不敌电脑的挫败情绪,局长(陈道明 饰)成为叛徒的梦,则反映了金珍的精神紊乱和在组织中的危险感。这些梦反映了角色深邃幽微的精神世界。

有的梦是象征,梦提供了对角色命运或隐藏情节的暗示。例如第一场梦中的暴风象征金珍飘摇的命运,而希伊斯(约翰·库萨克 饰)的“红色沙滩和海象”之梦,更是埋藏着“黑密”设计中的精妙诡计。

甚至这样简单的分类和解释,其实也不能穷举十个梦境的丰富意涵——某些梦明显承担了复合的功能。

比如被分成两段、同时也是片中最壮观绮丽的“游乐园之梦”,在同一场景中,转轮自然提示了金珍“紫密”的结构,和爱人游艺反映了金珍面对恋爱的欢欣心情,摩天轮中的师生交互,又包含了情节里对天才博弈的暗示,最终的场景坍毁,既包含“一切皆虚幻”的矛盾隐喻,也象征着金珍精神状态的不可逆改变……

不得不说,《解密》中十场梦的设计,既宏大浪漫,又有草灰蛇线的精妙;从实际成片来看,视觉效果和风格呈现稳定,在国产片的工业质感中,是拿得出手的。

当然,有人认为某些梦境“形胜于实”,奇观的纯粹视觉刺激作用胜过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为了特效的“醋”包了整部电影的“饺子”。这或许也不能怪罪观众,可能是影片埋藏细节较多、引导又不足,将来上线流媒体后,如果有兴趣细究,自然会发现《解密》梦境中隐藏的细节,都有来源和铺垫,并非单纯“炫技”。

但即使知晓了所有细节,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对电影梦境部分的功能定位、具体呈现感到满意。

或许对某些观众、尤其是不了解原著本身“玄幻”风格的观众而言,这样“解密全靠做梦”的机制就是显得牵强、浮夸、过分凸显梦境设计者(导演)的存在感;又或许是对某些观众而言,一贯被公认为自恋、油腻的陈思诚,电影里有设计感”这件事,就已经显得显摆、洋洋得意。

但该肯定的还是要肯定,即使他是陈思诚。能在原著“解密”部分贫弱单薄的底子之上,拿出这么一套兼具观赏性、合理性和内容深度的“梦境”改编方案,执行上又立起了国产奇观大片的较高标准,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人物情感动力混杂,不同观众代入感有异

刨除那些对陈思诚固有的绝对偏见,部分观众觉得《解密》“不好看”的原因在于,《解密》虽然对主角内向性格和错乱状态的刻画还不错,但在描写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方面有些混合、暧昧,做了太多加法,导致主题和导向并不十分清楚。

前面我们在介绍原著时说过,“荒唐命运的诅咒感”,是《解密》小说的精神核心;容金珍被家族阴暗史、师生对抗、国族命运、冷战格局、自身执念“缠绕”起来直至疯癫的过程,以及神经质天才各阶段内心状态的具象化呈现,才是真正的故事主线。

而观众能不能被容金珍怪异孤绝的性格、跌宕起伏的命运所打动,就是见仁见智了。

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天才大男主”传记片模板,刘昊然在形象气质上的单纯质朴、愣愣的少年气,可谓和容金珍适配度很高。人戏合一,演绎出一种既灵光闪耀,又敏感孤独、纯真善良的破碎感,能够引得相当一部分观众被他打动、随他飘摇。

但与此同时,并非所有观众都有足够的耐心和共情能力,去沉浸式体会一个“非常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影片给大多数观众以“谍战片”的类型印象,但实际上外界的情报交锋和环境跌宕并非重点,精彩之处大多是在这个怪异天才的潜意识世界中,若是开始就未能代入,觉得散漫、飘渺,那自然只会得到全程梦游的感觉。

其次值得着重一提的,是在呈现效果上同样受到争议的“爱国”主题。

解密是为国家而解——小说中既囊括了不同人物对国家热忱朴素的爱和奉献精神,又借希伊斯这个“在英国求学、有着中国太太的波兰裔美籍犹太人”之口,表达了对“国家”一词的辩证思考。

小说袒露无遗地表现了麦家对国家的复杂情感,这其实是许多他那一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

而在陈思诚的《解密》中,容金珍的双重动机则更加明显,既有爱国奉献的理想主义(更多是出于善良本性里的朴素救人观),又有沉浸于解密事业的乐趣和智力成就感(虽然最后成为一种痛苦的偏执)。为了将电影稍稍推向更主旋律的一边,丰满容金珍精神动力里的“爱国”成分,编剧做了一些加法。

少年金珍在日寇占领南京时期,被养父(吴彦祖 饰)通过汉字教育了“国”的含义,明白了“国家就是需要我们守卫的地方”,深厚朴素的爱国救国情感从此扎根而在破译密码的事业中,电影创造性地将容金珍的破译成果,和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原子弹试爆等历史大事联系起来,加强了《解密》“史诗感”的厚重。

与此同时,电影同样委婉还原了小说中对“国家”情感矛盾的一面。希伊斯反意识形态而重身边人的国家观念,从遵守“远离政治”信条到被卷入冷战斗争的无奈,容金珍在看见养母(俞飞鸿 饰)和堂姐(陈雨锶 饰)受到大时代环境冲击后,梦境里产生的不安元素,妻子小梅(任璐瑶 饰)“我们都是被选择”的自白,等等。

虽然受尺度限制没能完全展开,比如没能呈现出天才从事政治事业而非学术研究的虚无、悲剧感,比如修改了原著中容金珍全面疯癫的悲剧结尾,但电影已经在可能的范围内做了不少努力。

但整体看下来,却仍有部分观众认为片中“爱国情感”的层次有些单薄。无论是养父过于浅白、主旋律的爱国教育,还是对容金珍在工作中精神状态的表现,爱国有没有构成容金珍心灵中真实的破译动力?

因为电影对容金珍-国家间具体的正向情感连接着墨不足,这种“主旋律”成分的诚挚性和热烈性自然还不足以令人信服,甚至会显得有些生硬、孱弱。

相比之下,由于电影在前半段的家庭戏份中,用足够多“落到实处”的笔墨刻画了金珍和养父母、堂姐间的温情日常,后半段再次相见的亲情戏码,甚至包括堂姐略显突兀的表白,都比起更宏大的国家叙事更能打动人心——但这条线索,其实也没有得到完满充实的收尾。

内容上的加法太多,或虚或实的“演出效果”太多,太想面面俱到,导致电影主角的情感动力比较混杂,这也是部分观众认为难以沉浸的原因。

模仿和偏见都是真的,总体值得鼓励

最后说一下网络上争议最大的,关于《解密》是否“模仿”“借鉴”了《模仿游戏》和《盗梦空间》等好莱坞经典的指责。

确实,《解密》中某些场景的元素,均带着有意无意模仿诺兰的痕迹,比如主角用开关灯判断梦里梦外的标志性动作,很难不让人想到《盗梦空间》里的陀螺描写。而海滩漫步、旋转镜头、美国国家安全局办公室的观感,似乎也有很强的“似曾相识”感,这些不用避讳。

但这不代表网友们所有的类似指控都有确凿根据——已知麦家原著出版于2002年,而书中已有影版“以梦解密”设想的雏形,以及类似《模仿游戏》的“怪异天才”叙事,至少从这些角度出发“鉴抄”,恐怕有点牵强。

再加上将心理悬疑和大特效进行融合的类型思路、某些此类经典作品的元素、风格、观感,其实也已经潜移默化融入全球无数创作者的潜意识,很难处处避免,也未必是有意拷贝。

只能说,观众对《解密》是否“有独创性”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敏感,估计有一大半的因素,要怪到陈导自己过往这样那样不那么光彩的“借鉴”黑历史,以及“越红越黑,越黑越红”的特殊体质身上。

不过,《解密》也确实有令人直接生理反感的部分——陈导在结尾完美诠释“画蛇添足”的亲自出镜,还真就印证了他藏不住的自恋本性。

这么说吧,这个令人难绷的尾巴,令本来想为他说几句好话的观众,都结结实实被喂了一大口,不得不沉默下来;而本来就对他有所偏见、又疑心影片主体部分是否过于显摆的观众而言,就更像是导演亲自递上了罪状书。

只能无语。

不过,这个和电影正片无关的部分,也不应该让先入为主的偏见,过分妨碍对《解密》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部不无亮点的新主流商业大片,尽管不是尽善尽美,尽管可能还有模仿的痕迹,尽管没能洗干净陈导的自恋和轻浮,但至少称得上国产类型片和陈思诚本人,一次用心、用力、也有八成完成度的有益探索。也至少证明了导演在市侩层面上的“聪明”之外,还具备更高远的野心和执行力,对国产商业片类型开拓的责任感,以及不断成长的审美能力。

无论如何,陈思诚这样一位当下中国电影圈实质上的中坚人物,能逐渐升级进步,对中国电影而言是一件好事。言尽于此,希望陈导继续进步,拿出更多有分量的作品,早日彻底“洗白”自己。

(文/阿拉纽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aierlvshi.com/VrC5Vg/html/46674.html
 推荐视频

电梯小姐

Aliya Raymundo 阿尔比·卡西诺 弗恩·凯伊 Zayra Estrada 马克·迪奥尼西奥

农场主的女儿们

葛洛莉娅·伦纳德 Susan McBain Philip Marlowe 玛琳·薇洛比 Nancy Dare 斯波尔丁·格雷 John Black 热贝狄·寇特

女囚K濡れた過去の女たち

亜纱美 山口真里 柳裕章 藤田浩 井上如春

俄罗斯洛丽塔

Natalia Belova Sasha Durpfen Valeria Nemchenko Armen Oganezov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 Diana Sosnova Daniela Torneva Alice Vichkraft Marina Zasimova

金瓶双艳

杨群 胡锦 恬妮 陈萍 姜南 王莱 成龙 田青 夏萍 石天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村守护者

祖晴 张琳 邓玉婷 高全胜 梁颖 刘红韵

性赞助

安吉拉·莫雷纳米凯拉·拉兹我的忠诚

泰坦尼克号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 比利·赞恩 凯西·贝茨 弗兰西丝·费舍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比尔·帕克斯顿 伯纳德·希尔 大卫·沃纳 维克多·加博 乔纳森·海德 苏茜·爱米斯 刘易斯·阿伯内西 尼古拉斯·卡斯柯恩 阿那托利·萨加洛维奇 丹尼·努齐 杰森·贝瑞 伊万·斯图尔特 艾恩·格拉法德 乔纳森·菲利普斯 马克·林赛·查普曼 理查德·格拉翰 保罗·布赖特威尔 艾瑞克·布里登 夏洛特·查顿 博纳德·福克斯 迈克尔·英塞恩 法妮·布雷特 马丁·贾维斯 罗莎琳·艾尔斯 罗切尔·罗斯 乔纳森·伊万斯-琼斯

春潮烂漫海棠红

奇希·劳尔兹 哈利·雷恩斯 克丽丝蒂·卡妮恩 吉娜·瓦伦蒂诺 Heather Wayne 皮特·诺斯 罗恩·杰里米 Ken Starbuck 弗朗柯斯·巴比隆 Craig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