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首日170万扑得惨绝人寰!胡玫的新电影版《红楼梦》,注定失败只是因为偏见?

首页 » 电影 » 正文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今年暑期档,有许多焦点电影的舆论环境并不理想——但像《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样基本无人维护的“天嫌”作品,也算是独一份了。

这部由胡玫执导、改编自古典名著的“心血之作”,从预告放出的第一天起,就遭到广大网友不间断的“正义拷打”:从“金玉良缘”这一疑似违逆原著基本立场的副标题,到过于路人、完全不贴原著的选角,再到过于鲜艳的画面色调、过分激昂的预告片配乐,方方面面,都被骂得狗血淋头。

而影片于今日(8月16日)公映后,也如期票房扑街,首日票房不到170万(加点映和预售也仅200万出头),预测最终票房目前也降到不足千万——主打一个线上人人喊打,线下无人问津。作为一部四大名著IP改编电影,可谓扑得惨绝人寰。

评论方面就更不用说。虽然在豆瓣尚未开分,但纵览评论区,影片已经被原著粉丝的一星评论所淹没——同为电影学院78级女杰的胡玫导演,看样子有点要“拯救大兵李少红”的迹象。

这部电影真的如此差劲吗?忍痛“试毒”后,我们来客观说道说道,看看这部电影的恶名,是否“名副其实”?

不可能一部电影拍全红楼,抽取“阴谋与爱情”双线有合理之处

首先要明确一点:拍摄分量如此之重的名著,虽然能吃到一些关注度红利,但如若翻车,也将迎来最残忍的反噬。

可以说,现在还拍古典名著,单从付出回报的角度看,就根本落不着好。而对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样一部试图用116分钟囊括《红楼梦》主线情节的作品,想被观众认可的难度,就更是修罗级别。

《红楼梦》120回的内容,1987年央视版拍了36集(最后六集半未遵循程高本续书),2010年李少红版拍了50集,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叙事容量不要说与它们比拟,就算是比起198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六部八集电影版《红楼梦》,都远远不如。

对于单部《红楼梦》电影而言,由于体量不足,势必要提取出一条完整的电影叙事,删减、简化、桥接原著的情节恐怕在所难免,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先天劣势。

或许你会说,百年华语电影史上,单部拍摄且口碑不差的《红楼梦》电影其实也有好几部:1944年“金嗓歌后”周璇主演的沦陷区电影《红楼梦》,1962年海燕制片厂拍摄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同年香港邵氏的黄梅调电影《红楼梦》,1977年大导演李翰祥执导、林青霞反串贾宝玉的《金玉良缘红楼梦》……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影几乎无一例外都不是传统叙事电影,而是是由唱段分幕组成的戏曲片,它们的外在形式相当舞台化,专注于用明星魅力和演唱表现宝黛钗情爱悲剧。因此,观众也不太会苛求这些电影还原书中的非情感部分。而对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情况就显然不是这样了。

但就算改编困难很大,就算原本定下的三部曲被砍成了一部,对一直有“红楼梦”的导演胡玫而言,硬着头皮撞南墙就是要把电影拍出来。而她和编剧何燕江的改编策略,是从原著中抽取出了“阴谋与爱情”的双线叙事:前半部贾府侵吞林如海死后林家财产、后半部为利益联姻而钦定“金玉良缘”的阴谋,正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

有一说一,纵使《红楼梦》是一部全景式的封建贵族生活百科全书,有着细密的群像描写和海量叙事细节,但对于电影改编而言,这个主线叙事其实没什么毛病。关键在于“阴谋”和“爱情”塑造的水平如何,能不能有机联系在一起。

影片和原著显著不同的一点,是挑明了贾家“代管”后挪用林家家产的阴谋,这点在原著中并未明说,但见于某些红学家们从字里行间产生出来的推测(最主要的证据,是12回贾琏携黛玉回苏州参加林如海葬礼,第72回贾琏则暗示自己曾发过一笔“三二百万”的财,除了清点林家财产之外别无可能)。

而围绕着这桩“经济账”,影片着重表现了《红楼梦》中最早由冷子兴“刺破天机”的关键隐线:贾府在经济上的日渐衰落。

电影开篇不久就原创了一场贾家男子送别王子腾上任九省统制的庞大会议,会上点出了贾府的经济窘境。而在后续王熙凤和贾琏的床帏私房话中,在王夫人和薛姨妈的聊天中,在薛蟠犯浑吐出的“内幕”中,即使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也能清楚地理解贾家选择薛宝钗(巨富小姐)而非林黛玉(家产已被贾家掏空)的利益动机。而黛玉高度缺乏安全感的神经,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至于爱情方面,电影也有独特的叙事方法:以宝玉等待黛玉回京为两人爱情戏的开端,书中初相见的“名场面”则是在得知黛玉已死时,作为宝玉脑中的闪回出现,起到感念“木石前盟”的催泪效果。

这么一总结,整套的改编思路,似乎还可以?

时空错乱,拼接式的乾坤大挪移令原著粉难绷

但!是!落实到具体执行上,成片呈现出来的结果,却能让许多原著党以头抢地——因为这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为了串起彻底改编后的“阴谋与爱情”叙事,影片让原著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情节段落顺序完全错乱,桥接、合并性质的调整多到离谱,几乎已经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

例子实在是多到罄竹难书,只能随便说几个。

宝黛钗三人关系的时间线被改写。原著中第4回入贾府、和宝黛两人一起长大的宝钗,在片中是和黛玉回京同步进京(时间对应原著第16回),送宫花(原著第7回)的段落,也被安排到同一时间。这么一来,宝钗彻底成了宝黛长大后才“插足”的“第三人”。

同一时间,黛玉收到宝玉送的北静王圣赐香念珠,然后却转到了“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的情节(对应原著第8回)。其实由于宝钗送宫花的时间被推迟,这样的调整也未尝不可——但随后来到的史湘云说出了“爱哥哥”的口音笑话(本应发生在原著第20回)并惹恼黛玉,随后宝玉送去香帕抚慰,黛玉写作了《题帕三绝》(对应原著第34回)……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件被糅合到同一时空中,这下“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了。

当然,这肯定不是影片所有操作中最猛的一个,将“共读西厢”(原著23回)和“黛玉葬花”(原著27回)两大超级名场面嫁接到一起,将宝玉丢玉(原著94回)紧接着放在元妃省亲(原著18回)之后,才最让原著粉感到颠覆。

乱了,全乱套了。或许完全抛开原著来看,电影中的叙事顺序倒也能说得通。但问题在于,这些像拼图一样被打乱的碎片,被颠三倒四地重新组合在一起,乃至于还出现了贾母代李纨大观园评诗的“乌龙”,这真的还是《红楼梦》吗?

或许《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作为同人创作的完整性与合理性还能说得过去,但作为一部改编自《红楼梦》的电影,被骂能没有道理吗?

同时,这种试图极致压榨电影叙事效率的“乾坤大挪移”式改编,拼凑、嫁接、赶场的仓促感过于强烈。对于一部116分钟的红楼电影而言,《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的出场人物完全不算少,但得到有效刻画的,实在寥寥无几,还不如不安排出场。

在这一点上,别人也就罢了,但宝钗的戏份和台词,目测几乎少到和紫鹃差不太多,这合适吗?

选角不成功,黛玉糟糕其余平庸

在没有上映之前,这版电影被“集火”最厉害的方面,就是选角“山寨感太强”。

选角对《红楼梦》的重要程度不必多言,胡玫自己也说过“选角成功,电影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她知道这个道理。当年主导《红楼梦中人》海选的时候,她还曾因和资本选角意见不合退出,之后才有李少红接手并拍了剧版《红楼梦》。可见,胡玫本不应该对《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选角“将就”。

但结果,现在我们都看见了。

公允地说,宝玉(边程 饰)和宝钗(黄佳容 饰)的选角不出彩,但还不至于有那么差。

边程的宝玉面窄瘦高,像是李少红版小贾宝玉(于小彤 饰)的稍微精致版本,虽然和央视版的经典阔面宝玉(欧阳奋强 饰)截然不同,但也有富家子弟的身形——然而他的表演太过松垮、咋呼,没有韵味可言,甚至有些令人生厌。

黄佳容版本的宝钗,形象还算比较中正,但没有太多戏份和发挥空间,就此略过。

至于张淼怡的黛玉,无疑是压死电影最重的一根稻草。

抛开眼距过大、婴儿肥等显而易见的外在槽点之外,这版黛玉,堪比诗鬼的旷世才情,实在看不出来;弱柳扶风、转盼含情的忧郁之美,在她身上就像是善感中学女生的郁闷撒娇;虽常怀不平其实却善开玩笑的尖利可爱,更是完全没有——这不能光赖演员,是导演对黛玉的理解出了大问题。

就举一个原著第23回中的例子吧——

(共读西厢时的黛玉)不觉带腮连耳的通红了,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的,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帐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桃腮带怒,薄面含嗔”,这是一种既恼怒又娇羞,还有几分玩笑的微妙神态。而在电影中,黛玉的表情,完全就只像是苦着脸、没有任何情感内容的呆滞青春期少女。

丫鬟脸的女演员,丫鬟式的人物设定,到处垮着个脸,像炸雷一样随机迁怒湘云,看不出任何优雅和聪慧——这恐怕是史上最不讨喜的黛玉之一。

电影不仅对黛玉“忧郁”的理解完全没有厚度,对其他人物的灵魂也谈不上有什么恰切的理解,就是洋洋洒洒叙事,走马灯式出场,过一场流水宴席罢了。即使搭了这样那样的景,做了这样那样的陈设,没有灵魂就没有一切。

至于所有配角的选角,只能说是总体马马虎虎——关注度最高的关晓彤版元春贵气不足,网红脸的秦可卿更是不忍卒看,倒是杨童舒饰演的王夫人,却可能是极少数能让观众觉得妥当的——但在这样一部质素黯淡的电影当中,少许亮点,也扭转不了整体。

这就是《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人物塑造上的全面失败。

拍红楼是地狱难度,大导们慎之又慎吧

对于影片失败的结果,胡玫自己不可能没有预期,在线下首映时也大方强调,自己“上映就不管了”,了却一桩心愿,也算“交差万岁”。她从2005年筹备《红楼梦》电影至今近二十年的超长周期,结局却是如此,也是有些令人感叹。

观众肯定她过往那些优秀代表作,也绝对相信她想把《红楼梦》拍好,但无论是因为能力不足还是外在条件的限制,《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成片,就是这样不太体面,不说太多批评胡玫的话,只能说令人感到遗憾。

说句老实话,在央视1987版《红楼梦》已入“正典”、几乎支配了全国人民对红楼人物想象的情况下,《红楼梦》的任何后续影视化,都不能避免被“先入之主”的印象所影响,换句话说,无论如何都会被喷"不如央视版"——即使人们都快忘了,其实央视版首播时,也曾遭到过来自专家连篇累牍的批评。

在当下的环境里,能拍出有水平的影视版《红楼梦》不易,收到观众的认可更难——眼见胡玫失败了,还有不撞南墙不回头,愿意为了自己的“红楼情结”挑战极限任务的,上个月刚刚传来《后宫·甄嬛传》的“黄金搭档”流潋紫和郑晓龙官宣开发新剧版《红楼梦》的消息。

用那英老师的话说,祝他们成功吧。

(文/阿拉纽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aierlvshi.com/VrC5Vg/html/46149.html
 推荐视频

电梯小姐

Aliya Raymundo 阿尔比·卡西诺 弗恩·凯伊 Zayra Estrada 马克·迪奥尼西奥

农场主的女儿们

葛洛莉娅·伦纳德 Susan McBain Philip Marlowe 玛琳·薇洛比 Nancy Dare 斯波尔丁·格雷 John Black 热贝狄·寇特

女囚K濡れた過去の女たち

亜纱美 山口真里 柳裕章 藤田浩 井上如春

金瓶双艳

杨群 胡锦 恬妮 陈萍 姜南 王莱 成龙 田青 夏萍 石天

俄罗斯洛丽塔

Natalia Belova Sasha Durpfen Valeria Nemchenko Armen Oganezov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 Diana Sosnova Daniela Torneva Alice Vichkraft Marina Zasimova

性赞助

安吉拉·莫雷纳米凯拉·拉兹我的忠诚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村守护者

祖晴 张琳 邓玉婷 高全胜 梁颖 刘红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