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演胡玫:明知吃力不讨好,也要抛砖引玉

首页 » 电影 » 正文

8月16日,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正式上映。

从2006年的剧本筹备开始,导演胡玫已经在《红楼梦》这个梦里呆了十八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红楼梦》,对经典改编的“解味”,更是衍生出无穷的路径。不同年纪读红楼,自有不同的滋味与感悟,而胡玫决定,回到自己与这本书的“初见”。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海报

胡玫初读红楼,是“文革”期间,家里床底下藏着的一本被翻烂的《红楼梦》,它成了迷茫少女的精神寄托。胡玫将自己青春期里对大观园里这些同龄孩子的想象与理解,与今天屏幕上的角色们同构,“童年不吐不快,我觉得他们是活生生的,和我一般大的一些小孩子。”

海选演员时报名多达两万人,要找到合适的演员如大海捞针。饰演宝玉的边程在十四岁时加入剧组,黛玉张淼怡十九岁。最终选出的90多个年轻人,几乎都没有读过《红楼梦》,而最终通过形体、台词、书法、茶道、刺绣等传统技艺的学习,研读《红楼梦》原著,演员们一颦一笑、身段步伐都成了表演的基础。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不足两小时的电影,绝不可能将这样的惊世奇书全盘纳入,而从成片来看,电影中“神游太虚”“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刘姥姥进大观园”“元春省亲”等名场面大多都保留下来。将叙事浓缩,戏剧冲突更集中于“阴谋与爱情”的主题之上,“宝玉出家”这个《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才上演的凄凉结局,“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成为了全片的开篇,而宝黛初见则成为全片结尾,以倒叙的形式完成了整个故事的闭环,压缩和重组了原著的时空。

CG特效将太虚幻境与木石前盟的渊源搬上大银幕,原本作为整部小说中影视化最困难的一部分,借由今天技术的加持,原著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哲学思想,通过动态的光影效果和细腻的场景布置,有了具体逼真的具象呈现。

作为曾执导《雍正王朝》《大汉天子》等史诗电视剧集的导演,胡玫一直是“第五代”的一个异类,她很早离开电影行业转投电视,又跳脱多数女导演更擅长的儿女情长叙事,热衷于书写家国天下。

在此次对《红楼梦》的改编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三角恋爱之于贾府倾覆的大背景之下,“阴谋”的部分,恰是胡玫通过爱情这个线索,引出当时家族、朝堂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也是因为大半辈子都与历史题材打交道,胡玫早就说过,自己是为“历史学家和批评家们提供了靶子”。她拍过许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和事件,或为了戏剧冲突和观赏性,或出于当代眼光的审视,每次她的作品热播,也都伴随着争议。

拍《红楼梦》是个注定“吃力不讨好”的事,她早有心理准备。在近期《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各地特色放映场中,总有观众向导演提问因改编引起的争议。胡玫表现得很坦然,她从未畏惧改编所带来的争议,反而很乐意看到观众有不同观点的讨论。

她调侃那些争议是“正中下怀”,因为自己拍摄这部电影最大的初衷,正是想让《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可以再度被公众热烈讨论,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情。

“如果能重来,你还会翻拍《红楼梦》吗?”对于首映礼上观众的提问,胡玫毫不犹豫地回应:“还是会!”

电影上映前,胡玫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她分享了许多创作背后的故事,探讨如何在忠实原著与创新表达之间做出艰难抉择的过程,以及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思考。

【对话】

海选演员如大海捞针,封闭式培训出“大家闺秀”

澎湃新闻:电影拍摄于2018年,为什么后来耽误了这么久才上映?

胡玫:没想到一耽误就是6年。2018年拍完了以后做后期,后期完成后正好是疫情。这导致我们发到美国的特效和镜头拿不回来,中美飞机停了,东西带不进来。包括还有一部分在印度等国家,等到了2022年才全部拿回来。收回来后我们发现比如音乐制作不达标,就跟他们扯,最后是全部推翻重新制作,所以整个过程就被耽误了。

制作有所耽搁,后续的定稿审核倒是一次性就通过了。但此时我们的两个制片方都出问题了,找不到原来的法人过来签字,就没办法找到发行公司展开合作。一直等到制片单位的官司结束,我们才开始推行发行。那时也是找遍了发行公司,他们都不接,觉得我们这边都是些素人,没有明星大咖出演的,可能不好卖。直到后来碰到于冬慧眼识珠,看完片子后觉得我们做到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把一部《红楼梦》装进两小时的时长内,还做得挺好。这才有了今天发行的推进。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澎湃新闻:发行不顺利,最大的原因是演员是素人,这应该是在立项确定演员时就能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胡玫:因为你想想,《红楼梦》里写的是一群孩子,比如金陵十二钗、宁荣府的这些人物。如果全找明星演员,我根本驾驭不了。每个明星的时间都是掐得死死的,他只能在某个时间段演,调度起来太难了。《红楼梦》里有上千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如果都找专业演员来演,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那个时候如果要已经成名的明星,最年轻的演员也接近20岁了,但《红楼梦》里写得很清楚,林黛玉12岁,贾宝玉14岁,薛宝钗14岁半。那时候皇帝选妃子,十二三岁就进宫了。古代人的寿命和现在人不一样,五六十岁就算老朽了,现在五六十岁还算中青年呢,对吧?所以,年龄感是不一样的。你要是把这些年轻的明星演员集中起来,统一思想去拍《红楼梦》,他们没时间听你白话,都忙得很,不现实。而且我们当时资金也不充裕,融资很困难。

澎湃新闻:海选的过程是怎样的?最主要的这三个演员的渠道是怎么来的?

胡玫:我们从2006年开始报写剧本,一直到2016年,剧本完成后得到了国家电影局的立项批准。2017年我们开始筹备组建主创团队之后开启了全球海选。我们先做了新闻发布,三个月的时间内有近2万人报名,但里面水分特别大,没捞出几个人来。但宣传消息已经是散布出去了。后来就有好多导演组的成员过来,又组了团队直接到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以及当时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找演员。我们在学校蹲点,像星探一样发掘了一些演员,都是想通过艺考报考艺术类大学的,还不一定被录取,但就进了我们的剧组。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主要三个演员好像都是看到我们发布了以后来的。饰演薛宝钗的黄佳容,她是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之前完全没有拍过电影,不知道电影为何物。饰演贾宝玉的边程当时才14岁,我一看,觉得长得挺好。他小时候拍过戏,算是个童星。饰演林黛玉的张淼怡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第一次去我选了一遍没碰上合适的,都准备上车走了,校长打电话来叫我别走,他那儿还有“存货”。他说怕摄制组是骗子假扮的,所以好苗子就没给我看。我就又回去了。回去一看,张淼怡确实不错,就带进剧组培训。

澎湃新闻:这些演员集中了很长时间进行封闭训练,放在今天的演艺行业其实挺奢侈的,这样做的必要性在哪里?

胡玫:我们从2017年全球海选,选出来近90个人,几乎都是素人,必须集中培训。培训本身就像是装修,挖地基、装管线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但非常重要。我们请了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来教表演、形体和台词,还请了书法协会主席胡斌先生教书法,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教绣花,香港茶学会的主席亲自讲茶道。这些训练虽然在电影中展现得有限,但它们奠定了演员们的基本功。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澎湃新闻:但这些培训内容,在片子里其实展现得很有限。

胡玫:功夫在幕后,磨刀不误砍柴工嘛。这些训练让演员在面对镜头时能自然地表现出角色的气质。如果没有这些训练,他们在拍摄时很容易出错,比如宝钗的走路姿态,他们一开始根本不懂古代的礼仪,通过训练后,走路的姿势、动作才符合角色要求。这些孩子刚来的时候,平均年龄14岁,叽叽喳喳的,根本不像宁荣府里的大家闺秀。所以通过学习,她们慢慢变成了知书达理、目不斜视的淑女,这些功夫全在前期的训练里。

用新的戏剧逻辑重构《红楼梦》中的“阴谋与爱情”

澎湃新闻:在这次改编中,剧作上做了哪些取舍?是否有为了保留一些著名桥段而做出的调整?

胡玫:对。毕竟是打着《红楼梦》的招牌,所以《红楼梦》中主要的情节都要尽可能地装进去,但也确实做不到面面俱到。在取舍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宝黛钗的爱情故事构建起《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那么提炼这爱情悲剧时便发现了它的戏剧冲突。一方面是自由恋爱,一方面是世俗观念下官宦人家的所谓“金玉良缘”,最后出卖了年轻人的生命。所以宏观上的故事线并未更变,但是其中的著名桥段会有所嫁接。黛玉葬花、焦大骂街、刘姥姥进大观园、宝玉摔玉……不完全是原著,但我们用新的戏剧逻辑将它们融合在故事中。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澎湃新闻:宝黛的爱情主线,“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有点像现在年轻人的一见钟情和门当户对,怎么样用现代的解读看待他们的爱情?

胡玫:金玉良缘就是一个现代价值观的象征,就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那种,更“务实”的,需要锦上添花的东西。那种纯粹的、赤裸裸的爱,放在现在挺不受待见的。但我觉得“金玉良缘”这个片名其实是一种讽刺,这部片子其实也是在提醒年轻人,不要太俗气,得有点追求。要自由地去爱,不要被太多附加条件伤害到。

澎湃新闻:关于影片中“阴谋”的部分,尤其是“贾占林财”这一段,是怎么考虑的?

胡玫:之前我让王蒙先生先看了这个片子。他看完第一句话就是:“胡玫,你把贾家挪用林家财产的事情给写实了,这真是个创新。”过去没有人这么做,但我们通过细致的研究,觉得贾家挪用林家财产这事儿是可以坐实的。曹雪芹可能因为当时的种种原因没有明写,但按照当时的情境来看,这是合情合理的。贾家当时已经日薄西山,大厦将倾,根本没有经济来源来维持这么大的开销。而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他们必须在元妃省亲时做足排场。所以大观园的修建必然需要一大笔资金,而这笔钱最合理的来源就是挪用了林家的财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澎湃新闻:过往你的许多作品中都涉及权力和朝堂的宏大叙事,这次在《红楼梦》中是否也有意挖掘这一部分?

胡玫:我也没特别去追求这个方向,但《红楼梦》确实值得做。它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让人越来越感受到其中的深度和复杂性。书中讲到的很多东西,比如生老病死、阶层的轮回,这些都像是命中注定的。曹雪芹几百年前就已经把这些道理讲透了。你有了阅历,再回头读《红楼梦》,真的会拍案叫绝,感叹他对人生的透彻理解。

澎湃新闻:这次在影片中特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像太虚幻境和木石前盟的部分,是否也是技术发展带给名著的新空间?

胡玫:是的,因为新时代拍一部《红楼梦》电影,除了继承原著的灵魂之外,还得给观众一些新的视觉体验。电影毕竟是视觉艺术嘛,所以曹雪芹当年想象中的太虚幻境,我们今天能不能用现代的特效技术重新造出来?当然可以。这实际上是对曹雪芹先生创新精神的一种传承。他本来就是个革命者,一个叛逆者,他写作中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澎湃新闻:而且《红楼梦》这个IP立项时,正好赶上了中国热钱多的时代,当时做这些特效时,是不是有点“东方魔幻大片”的野心?

胡玫:你说得对。今天再想做这样的项目,估计没人愿意投钱了。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拍《红楼梦》是我始终想完成的一件事

澎湃新闻:这些孩子在选拔时都读过《红楼梦》吗?

胡玫:没有,他们当时大多数都没读过《红楼梦》,甚至没看过87版电视剧。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演员至少通读两遍原著。比如,薛宝钗的扮演者在训练过程中读了四遍《红楼梦》,这些都是他们理解角色的基础。

澎湃新闻:当时对这么多年轻人都没有读过《红楼梦》惊讶吗?

胡玫:这不新鲜啊。我之前请了一个很大的导演团队来做《红楼梦》的宣传,十几名年轻导演,结果没有一个人读过原著。这让我觉得有必要通过拍摄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红楼梦》。作为中国人,如果连自己的经典文学都不了解,如果碰到外国人谈起中国文化,结果自己连《红楼梦》也不了解,实在是有点打脸。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澎湃新闻:近年来除了《西游记》,其他三部四大名著的改编作品较少,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胡玫:我觉得主要是不够重视吧。现代社会节奏快,大家更关注当代作品,古典文学的节奏和故事与现代观众有距离。如果不花时间精心打磨,现代观众很难被这些作品征服。

澎湃新闻:拍《红楼梦》很多人都认为是吃力不讨好,你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

胡玫:这应该算是我的一个梦想吧,但我真没想到会这么难,一干就是18年。当初我提交剧本的时候是2006年,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在2016年获得了立项。在这期间我们也在做别的项目,但《红楼梦》始终是我想完成的一件事。那些园子里的故事,缠绕了我一生。我就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把《红楼梦》搬上银幕,让它在诞生200多年后再次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只要有人关注,就会有人再次拿起这本书。

都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对《红楼梦》也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既然如此,那么这一版就让它留存在这里,即使有遗憾也没关系,我希望能抛砖引玉,未来能有更多更好的跟《红楼梦》有关的作品出现。

澎湃新闻:因为一直在拍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情节里面也总是会面临专家和爱好者的争议,一路以来你自己面对不同声音会如何去消化?

胡玫:我其实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说,拍完了就是完了,反正也改不了。我性格比较大大咧咧,听不听别人的意见不会影响我的决定。可能也是因为我是这种性格的人,才敢拍《红楼梦》吧。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德力格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aierlvshi.com/VrC5Vg/html/45982.html
 推荐视频

电梯小姐

Aliya Raymundo 阿尔比·卡西诺 弗恩·凯伊 Zayra Estrada 马克·迪奥尼西奥

农场主的女儿们

葛洛莉娅·伦纳德 Susan McBain Philip Marlowe 玛琳·薇洛比 Nancy Dare 斯波尔丁·格雷 John Black 热贝狄·寇特

女囚K濡れた過去の女たち

亜纱美 山口真里 柳裕章 藤田浩 井上如春

俄罗斯洛丽塔

Natalia Belova Sasha Durpfen Valeria Nemchenko Armen Oganezov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 Diana Sosnova Daniela Torneva Alice Vichkraft Marina Zasimova

金瓶双艳

杨群 胡锦 恬妮 陈萍 姜南 王莱 成龙 田青 夏萍 石天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村守护者

祖晴 张琳 邓玉婷 高全胜 梁颖 刘红韵

性赞助

安吉拉·莫雷纳米凯拉·拉兹我的忠诚

泰坦尼克号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 比利·赞恩 凯西·贝茨 弗兰西丝·费舍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比尔·帕克斯顿 伯纳德·希尔 大卫·沃纳 维克多·加博 乔纳森·海德 苏茜·爱米斯 刘易斯·阿伯内西 尼古拉斯·卡斯柯恩 阿那托利·萨加洛维奇 丹尼·努齐 杰森·贝瑞 伊万·斯图尔特 艾恩·格拉法德 乔纳森·菲利普斯 马克·林赛·查普曼 理查德·格拉翰 保罗·布赖特威尔 艾瑞克·布里登 夏洛特·查顿 博纳德·福克斯 迈克尔·英塞恩 法妮·布雷特 马丁·贾维斯 罗莎琳·艾尔斯 罗切尔·罗斯 乔纳森·伊万斯-琼斯